close

一些上芳療課程之後的小感想。

<其一> 其實,化妝品工業討厭用精油? 

因為公司老闆自己有敏感肌問題,為產品挑選香氣時,喜歡使用精油而非香精調香,所以我們品牌推出的保養品,都希望不用香精,使用精油來增添香氣。但當我與化妝品代工廠、品牌原廠溝通的時候,卻發現工廠非常不推薦使用精油,因為精油很不穩定、持香性不佳、原料的價格高昂,通常都會使盡渾身解數勸解我們,「不要用精油」。
 

別說品牌端了,就連專職賣精油的業務,都很難讓客戶、消費者理解,甚麼叫做「農產品特性」。以工廠的角度,沒有SOP的製程都叫做「不標準」,不能工業標準化的東西都叫做「不穩定」,管你是不是乾旱使得今年產地精油的氣味更加辛辣強效,消毒抑菌的效果更好,對工廠來說,這次採購的精油,調出來的產品跟上一批味道不一樣,就叫做「不良品」。


不良品在工廠是個甚麼待遇?拒收,拒付款,整批廢棄。假如我是賣精油的業務,想跟工廠建立長期而穩定的銷售關係,寧可說服客戶用在同一檢驗標準、味道絕對穩定的香精(或單體),也不會想浪費時間解釋「精油是天然植物萃取的農產品、而農產品受到季節、氣候等生長環境的影響,造成精油成品每年有不同樣貌」之間的關聯。
 

接受每一個季節的變化,擁抱自然氣候帶來的優點與缺點,將產品的配方依照手邊原料的特性調整,調製出近似於上一批、甚至優於上一批的產品,這不就是配方師的專業嗎? 在芳療的領域也許是的,但來到化妝品工廠,此時應有配方師與採購的怒吼: 
「蝦密你說配合這批原料去改配方? 原料不標準化,是你精油供應商的問題,改甚麼配方? 我客戶的成分表包裝都印好了,你敢改嗎? 是不是你出錢出人力幫我改標籤? 」

 

所以遇到堅持要求要用精油調香的品牌客戶,工廠業務最好的對應方式,是把此念頭扼殺在襁褓之中,以避免後續因為每批精油可能的特性不同,造成客戶對於工廠生產管理的質疑。此時應有工廠業務開發的無聲怒吼:「別想用精油裝B了,全部給我買香精!! 香精穩定成本還比較低!!」
 

<其二> 我買的洗髮精上標榜的「添加精油」,添加的真的是精油嗎?
自己的提問自己回,賣關子繞來繞去很容易把自己繞暈,所以先回答問題,如果洗髮精上寫的添加精油是「薰衣草精油」或是「茶樹精油」,可能是。因為薰衣草跟茶樹都是商業栽種量大的精油,價格比較實惠,每一批的味道相對穩定。如果是宣稱添加花朵類相關的精油,哼哼,我就笑笑不說話。

其實在上芳療課之前,沒思考過這個問題。因為真的不知道原來不同批號、不同產地的天然精油,呈現出的香氣是天差地遠。就連普遍我們以為便宜量大的薰衣草,也會因為栽種條件不同,價差可以從10ml NT250,大跨進到10ml NT2500。「薰衣草」跟「真正高地薰衣草」不是字多跟字少的差別,中間可能隔了3000公尺的海拔高度,更加艱困難以採收的栽種條件,以及更加精煉、充滿逆境求生生命力的香氣。

 

(隨著本人學習時數的增加,陸續會有更多想法待分享,未完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abi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